建党100周年学习三部《简史》
为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深化“四史”的宣传教育,引导我院师生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更好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沙巴体育足球投注官网学党史专栏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简称三部《简史》)为学习重点,辅助大家学好历史、用好历史、学用结合,有力促进学史视野更开阔、明史脉络更清晰、思史理解更全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01《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选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全面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回顾96年来党的历史尤其是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办好中国的事情,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逻辑
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领导权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要问题。一般说来,无产阶级的力量在革命运动的初期还很弱小,这就注定了无产阶级只能同其他阶级结成联盟。随着革命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日益体现出来。因而,无产阶级必须在联盟中保持独立地位并争取领导权,这既是策略上的需要,更是壮大革命力量的需要。
除了在革命联盟中掌握领导权,无产阶级还必须在本阶级和群众运动中掌握领导权。第一,无产者不能自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由本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马克思主义政党率领他们前进。第二,不能把党员和一般群众混为一谈,党的先进性注定了党员干部对普通群众具有示范带领作用。第三,党是无产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革命不仅要产生自己的政党组织,也要产生自己的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在所有这些联合形式中,党是最高的联合形式。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党是“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列宁也强调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
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对中国共产党影响深远。党的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党的四大报告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得到胜利。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首次提出了民族统一战线中“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革命战争年代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中国共产党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的时候需要强调党的领导权,执政以后也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第一次在一个大国执政,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该采用何种政党制度。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轮流执政。在实行多党合作制国家,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关系,不是对抗关系,也不是对等关系,而是领导与接受领导的关系。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依然高度重视党的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是坚持无产阶级对于一切问题的领导权”,1962年1月30日,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领导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军队和政府。”1973年12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同中央政治局部分成员谈话时指出:“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难探索,党的领导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党的领导权基本巩固。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8月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讲话,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的命题。1982年,彭真同志主持宪法起草工作,把“党的领导”写进宪法序言。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在党内,通过民主集中制这个根本组织原则,形成强有力的集体领导和领导核心相结合,塑造党中央集中统一权威;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协商、示范、说服、带领和引导等方式,牢牢掌握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人民大众中,通过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的领导;在局部执政条件和全面执政条件下,发挥党的各级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
从历史逻辑来看,党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的根本保障。
党的全面领导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承载崇高历史使命的政党,自成立以来矢志不渝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些使命承载,注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关联在一起。要完成这些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共同奋斗,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意志和力量的组织者、引领者、执行者。
党的二大报告指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最早的“群众”是指无产阶级群众即工人阶级群众。后来列宁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发展,说俄国除了无产阶级群众,还有非无产阶级群众——农民。再后来,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工具,把中国的民本传统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扩展了群众的内涵,提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都属于人民群众。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党是领导核心是一致的,党来自于人民群众,又必须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党和人民群众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行动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党的领导成为国家治理的领导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关联在一起。世界上超过一亿人口的国家,绝大部分实行联邦制,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走自己的路,而且还很成功,许多人想不明白。实际上,即使那些主张多元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每次选举的结果,只是一个最强的“众意”战胜了一个或几个较弱的“众意”;而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中国几千年“一盘棋”的治国思想,联络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通过协商民主原则凝聚“众意”,找到最大公约数。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是大党治理大国。大党治理大国,首先需要一个有权威的党中央,能够从全局角度观察问题,能够“一锤定音”作决策,而且一旦决策作出,中央和地方的各个部门就要坚决落实。因而,党的全面领导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不是抽象原则而是具体举措。
国家治理离不开国家能力,当代中国的国家能力取决于党的组织力、领导力。国家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对内汇聚民意、确立国家发展方向、凝聚国家意志,对外实现战略目标、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能力。比较世界各国,成功的国家治理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领导力,在拟定国家发展方向或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在国与国的博弈之中,需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才能赢得先机、赢得胜利、赢得未来。
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成为社会治理的组织者。自近代以来,只有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最深刻、最彻底的社会革命,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格局,成功推进了从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型。中国共产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基层社会组织化水平,坚定不移引领基层治理。中国共产党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从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引领人民群众跟党走,也要发挥政治功能,把基层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
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逻辑
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不敢理直气壮讲党的领导,对党的领导语焉不详甚至没有前提地讲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当做根本大事来抓。澄清了许多模糊认识,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回归初心、回归本源,重申了党的领导就是全面领导这个本质性规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坚持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对内政、外交、国防、民族等工作,对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监察机关,对经济、文化、社会、群团等组织和党外群众进行领导,等等。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党必须服从中央,始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战以后,有许多国家站起来了。然而,站起来的国家中只有极少能够富起来,而富起来的国家中能够走向强起来的更是少之又少。这表明,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可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而是滚石上山、爬坡上坎,必须把全党全国人民全体中华儿女的意志凝聚起来。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向党中央看齐,迈着整齐的步伐,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全国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中央作出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坚决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坚持向党中央报告工作。各级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管好干部,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各级党委要对全局工作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形成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处理好重点工作的关系,明确哪些是党委亲自抓的工作,哪些是党委推动的工作,哪些是党委支持的工作,形成分类推进工作机制。形成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机制,既发挥党委领导班子的集体作用,又使班子成员各负其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坚持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党的全面领导。要坚持大事大商量,小事小商量,商量就是力量,商量就有力量。领导班子中的“一把手”要学会商量、主动商量,班子成员要主动汇报、相互沟通,形成党的重大决策都严格按照程序办,在充分发扬民主和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各级党委要充分调动人大、政府、政协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形成各方面工作合力;党的主要领导干部要培养民主作风,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善于采纳不同意见。要建立科学的民意汇聚和收集机制,培养一支随时能给党委和各部门决策反馈意见的党员群众队伍和专业人才队伍。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需要防止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党统揽全局,并不是事无巨细,更不是“包打天下”,是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保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非党要取代国家和政府的职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既要强调班长的作用,也要强调集体领导。下级服从上级,说的是对于上级的决定、指示,下级必须执行,并不能否定党内同志间的平等关系;党的领导并非党员干部端着架子,盛气凌人地发号施令,而是要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经常性的说服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最终把跟党走的人搞得多多。
02《改革开放简史》选学
这是一次迎难而上的跋涉,也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任务前所未有地摆在我们面前。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随着我国快速发展壮大,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在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变的浪潮中,人民军队“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的问题亟待解决。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这是人民军队必须回答的时代叩问。
关山重重的新长征,离不开登高望远的领路人。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人民军队最高统帅,习近平总书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目标下来把握,放在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中来考量,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运筹,开启了奋力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这是2012年12月在当选党的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不久、第一次离京视察部队时作出的重要论断;“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擘画的宏伟蓝图。从2014年10月亲自提议在古田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开启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时代篇章,到2015年11月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行动号令,我军历史上力度、深度、广度空前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拉开大幕;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二天主持新一届中央军委第一次常务会议,强调军委班子要推动全军各项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到2018年在中部战区陆军某团靶场,一身戎装出席中央军委开训动员大会,号令全军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直击要害的重大部署,是对时与势的清醒洞察、对安与危的深谋远虑,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人民军队最高统帅的非凡政治勇气、卓越军事智慧、强烈使命担当。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统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统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扭住忠诚于党、听党指挥强基固本,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大力加强政治建军,坚定不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适应强国强军时代要求深化改革,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推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着眼不断提高人民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明确“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锚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指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围绕永葆人民军队本色正风肃纪、厉行法治,明确“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聚焦能打胜仗强化练兵备战,强调“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深入推进练兵备战,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强军顶层设计,亲自进行战略筹划,锐意攻坚克难,带领全军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着力强化练兵备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引领军队现代化在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中大步迈进。
敏于观察者先,敢于决断者胜。经过持续努力,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实现了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思想政治根基更加牢固,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些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实践雄辩地证明,有习近平同志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我们党就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党和人民事业就有最根本的保障,人民军队向前进就有方向、有信心、有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我们就一定能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03《社会主义发展简史》选学
我们党是坚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主义而献身、为信仰而坚守、为理想而奋斗的历史。学习党史要同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主义事业100年奋进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70多年创业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发展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明确方向、不断坚定“四个自信”。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对于坚定信仰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1936年同斯诺谈话时说,对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影响比较大的书有3本,其中就有英国人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我们党最早的一批领导人,许多都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主义史,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确立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并为之奋斗终身。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每当事业发展重要关头,我们党都强调要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从中汲取不懈奋进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1982年在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必须对干部群众广泛进行共产主义的理论教育。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他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刻论述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的历史,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强调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020年1月8日,他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不断深化理论认识,提高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前进动力
500多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遭遇曲折到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的伟大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并不是凭空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它是资本主义时代深刻社会矛盾的产物。170多年前,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运用这“两个伟大发现”,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阐明了人类必将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极大地鼓舞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科学理想的火种从此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20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遭遇了曲折,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我们要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源头上搞清楚我们党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不懈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学习总结社会主义探索中创造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领悟精髓、启迪智慧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探索前进。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领导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并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敢于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新事业,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我们要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认识中国人民怎样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怎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认识我们党是怎样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怎样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领会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和精髓要义,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感悟坚守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目标和不懈追求,进一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是全人类解放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新社会,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具有生生不息、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科学社会主义创立170多年来,始终是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明灯,给予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希望;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实践,有力促进了原来落后的国家迅速工业化和现代化,促进了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成为遏制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重要力量,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始,就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我们要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认识人民立场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人流血牺牲、艰苦创业和一切奋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作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新贡献,不断谱写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新篇章。
铭记传承先辈们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献身精神和光荣传统,进一步弘扬高尚精神、砥砺坚毅品格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吸引了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前仆后继、不懈奋斗,亿万人民群众紧紧追随、英勇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称赞他们中的一些人为“革命共产主义的高尚的蒙难者”。马克思、恩格斯把毕生心血、才华、健康乃至生命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的崇高品德、忠诚友谊、无私奉献,超过了人类历史记载的一切动人传说。列宁晚年中风,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更加拼命为党工作,在病榻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遗产。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崇高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毛泽东一家有六人为革命献身,周恩来为了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奋斗一生;还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爬冰卧雪、弹尽粮绝中奋战的杨靖宇,面对铡刀、毫无惧色的刘胡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等。这些卓越的榜样、崇高的精神,是我们永远要珍惜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一崇高理想站在了人类道义制高点,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忠贞不渝、坚强不屈的坚定信仰和不惧任何风险、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广大人民砸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旗帜。”
我们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要无比珍惜、始终高扬这面精神旗帜,牢牢铭记和自觉传承无数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像他们那样对理想、对事业、对人民、对党无限忠诚,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人民幸福和人类进步事业结合在一起,永远胸怀远大目标,勇于担当历史重任,脚踏实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社会主义历史是一部鸿篇巨著,500多年来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170多年来,无数革命先辈为它写下了精彩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是这部鸿篇巨著最新最精彩的华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守理想、坚定信念,接好社会主义发展的接力棒,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继续用热血、汗水和牺牲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辉煌!